书名:儒家修身:读书人从大秦开始

第四十八章 典庆 第(1/2)分页

    造化之精,性天之妙,唯静观者知之,唯静养者契之,难与纷扰者道。m.erpingge.com

    水面平静了,才能照应出万事万物。

    同样,心灵静了,才能观察到天地万物!

    定而后能静!

    如果说“定”是识己,开智慧,那“静”就是识人,开眼界。

    当然这个开眼界并不是真的眼界,而是一种从心中来映照外界的感觉。

    道家的“静”是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,而儒家的“静”是“内省,致中和”。

    道家的“静”是忘我,与万物融为一体,儒家的“静”是守我,照应万物于心。

    《中庸》有云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”

    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

    入了“静”,达到了“中和”,那天地所在,万物育化,都会映在心中!

    比如喜怒哀乐悲恐惊,人的七情六欲勃发,道家就要求在“静”中舍弃这些情感。

    而儒家却保留了这些情感,只是需要有一个“度”!

    无论是“定”还是“静”,儒家跟道家都有本质上的区别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高景握着书,眼睛盯在书中某一页,却能模糊的感知到很多东西。

    比如车厢内,焰灵姬的念头很杂,但总归心情很开心,很放松。

    比如走在马车旁的无双鬼,心思就很单纯,那就是跟着高景。

    比如头顶的高空水气汇聚,大概率是要下雨……

    比如地下生命勃发,生机盎然……

    再比如七国之间,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合一大势……

    诸如此类,很玄,但也很模糊,模糊的高景都不能确定是不是幻觉。

    合上书,高景眼前顿时一黑,身子晃了晃。

    一双嫩白素手从马车内弹出,扶住了高景的身体,焰灵姬嗔道:“又看你那破书,看一次晕一次!”

    当初在紫兰轩,面对黑白玄翦,生死一刻之际,高景偶然踏入了新的境界,即入“静”

    虽然之后再也找不回感觉,但那种感悟却被记录在书里。

    只可惜他的心神不足,达不到“静”,靠手上的书才能勉强找回那种感觉,但对心神的消耗也是巨大。

    荀子让他去韩国“闹中取静”,而不是“闹中入静”,就是因为高景手里的书,只要取到了“静”,剩下的就是不断在“定”境磨砺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以后不看了。”

    高景吐了口气,确实不能再看了,否则就成执念了,更别提什么“致中和”了。

    焰灵姬靠在高景背上,伸手替他揉着太阳穴,轻声道:“前面有间茅屋,要不要歇歇脚?”

    “也好。”

    高景点头道。

    如今他们已经在魏国境内,这里属于信陵,高景三人已经在这里绕了两天了。

    提到信陵,自然就不得不提信陵君魏无忌,高景想来祭拜一下,但始终打听不到信陵君被埋在哪。

    只知道信陵君是在自己的封地郁郁而终——好吧,这里是被惊鲵给杀了。

    一间简陋的茅屋,屋门口的土地被开垦出来,种上了秫米。

    马车停住,高景下车,高声问道:“请问这里有人吗?”

    片刻后,一个沉重的脚步传来。

    一个巨大的身影出现,有些驼背,身材异常高大魁梧,就算无双鬼在他面前,也显得瘦弱矮小。

    高景不得不抬头看着他,就看到一根布条蒙着眼睛的脸。

    太有辨识度了!

    “莫非是魏国披甲门,“铜头铁臂,百战无伤”的典庆?”高景惊讶的道。

    典庆的身形太具有压迫性了,只是站在那,就让无双鬼不自觉的挡到高景面前,警惕的低吼。

    焰灵姬也小心的靠近高景,低声问道:“你认识他?”

    “不用紧张,他不会伤害我们的。”

    高景笑着拨开无双鬼,上前一步,仰头看着典庆,道:“这位可以称得上天下至硬之人,但眼下却有了一颗至柔之心。”

    说罢,高景正式行礼,道:“如今高景,见过典庆先生。”

    典庆的眼睛虽然蒙着布条,但却好像看的进一样盯着高景,嗡身道:“典庆见过高先生!我听说过你,儒家小师叔,心怀仁义,学究天人,智计无双,鬼神之能。”

    高景都被他给说懵了,自己的名声到底成什么样了?

    焰灵姬乐了,在一旁笑道:“哎呀,说得还挺准确的。”

    高景有些牙疼。

    要说这个时代的宣传力度最大的是谁?除了儒家,其他还真没有。

    所以高景的名声,大概率是儒家宣传的……只是宣传的未免太过火了。